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透露 明年9月拟招收本科生300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2年年9月获教育部批准筹设以来,于今年8月已完成校长招聘,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港中大”)副校长徐扬生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理事会聘任为首任校长,任期四年。截至目前,港中大(深圳)校长、副校长和三个学院院长人选通过全球招聘遴选也已经确定,校园建设、教职工招聘、学校制度建设等有关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记者获悉,日前教育部专家组已完成对港中大(深圳)的考察,该校有望近期通过教育部去筹转正审批,正式获得明年招生权。那么,明年港中大(深圳)的拟招生方案如何?会设置哪些专业?港中大(深圳)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是否和港中大保持一致?日前,记者独家采访了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

港中大(深圳)校门一角。 本栏图片由港中大(深圳)提供
广东招生采用综合评价录取
深圳商报:港中大(深圳)计划明年9月招生,招生方案是否已经确定?将会招收哪些专业?招收多少人?
徐扬生:学校能否在明年招生以及招生方案有待国家教育部批准,预计近期会有最终结果。2014年学校将开设三个学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和人文社科学院,主要招收经管学院学生,包括环境金融、物流、经济学、环球商务等专业。计划招收本科生300人左右,生源主要以内地学生为主,同时申请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是最终招生方案有待教育部审批通过。
学校拟招生方式是根据高考成绩招生,但对个别省份如广东省,计划采用基于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高考成绩不是录取的唯一标准,在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学校自己举行的测试成绩、语言成绩以及高中平时成绩也将占一定的比例。
深圳商报:港中大(深圳)在招生方面是否会和南方科技大学形成竞争?
徐扬生:台湾有2300万人口,深圳有1800万人口,但是台湾共有160所大学,深圳只有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有限的几所高校,所以目前还谈不上竞争,大学有足够多的空间招生。
港中大(深圳)首期规划4~6年时间,计划招收7000人。前期将首先开设理科、工科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后陆续开设人文、社科、法律等相关专业。港中大(深圳)招生的步伐不会过快,但是会尽最大的努力发展,学校始终坚信质量比速度更重要。因为办一个学校和办一个公司不一样,80%以上的公司成立几年后会倒闭,而一个学校建立以后一般是不会关闭的,所以学校发展的步伐不能过快,要稳扎稳打。

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根据珠三角需要开15个专业
深圳商报:港中大(深圳)的定位是什么?和香港中大本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徐扬生:对港中大(深圳)的定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港中大(深圳)会继承香港中大的优良传统,香港中大是一所中国人办的国际大学,具有“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东方与西方”的传统,港中大(深圳)将继承香港中大的精髓办学理念、方法、管理制度和机制。
其次,港中大(深圳)是一所立足珠三角、扎根在深圳的大学,将会为深圳、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创新科技发展做出贡献。按照这个办学目标,港中大(深圳)不仅会开设香港中大已经设置的专业,还会增设香港中大目前没有的新兴专业,这些专业能够培养未来珠三角经济发展中最需要领域的人才。第一批开设的23个专业中,港中大已经开设的专业只有8个,其余的15个都是新设的,这些专业都是在前期经过大量调查论证后才确定的。
最后,港中大(深圳)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有志于传承中国文化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目前我国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已经不少,我校更加重视培养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深圳商报:同香港中大相比,港中大(深圳)新增设的专业有哪些?
徐扬生:港中大(深圳)新增设的专业不少在国内都是新兴学科,有些是其他学校可能还没有开设的,包括城市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等。城市学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中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转型时期,国内研究农村如何转型为城市化的人才基本上还没有。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问,该学科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利用,试图解决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问题,生物信息学是基因组学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华大基因是研究该领域的深圳企业,发展得很不错,但是在教育方面我们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培养该领域人才的专业。
毕业生将授香港中大文凭
深圳商报:港中大(深圳)管理模式是否和港中大一致?学校如何保证学术独立?
徐扬生:港中大(深圳)会借鉴继承香港中大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以民主方式管理学校,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其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各委任8人组成,理事长由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出任,理事长拥有最终决策权。港中大(深圳)毕业生最终将授予香港中大的文凭,港中大(深圳)将参照港中大的学时和学分,严格保证港中大(深圳)至少与香港中大有相同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深圳商报:港中大(深圳)是否会继承香港中大书院制度和通识教育的传统?
徐扬生:港中大(深圳)将采用中英双语教学,实行讲课式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并继承香港中大通识及书院教育的优良传统。书院制度是香港中文大学独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书院的身份。学生能通过不同书院提供的通识教育、学生宿舍、文娱康乐设施、辅导服务等获得更周到的照顾。此制度有利于培养全方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港中大(深圳)的校园设计中,同样规划了上园研究生书院、上园本科生书院、下园研究生书院、下园本科生书院。书院宿舍楼层设计则沿用香港中文大学沙田校区传统,采用公共卫生间设计。
书院相当于学生的父母,管理学生学习以外所有的事情。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大的宿舍区。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竞赛、娱乐、生活。书院有自己的通识教育学分,学生们经常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这些学分。各个书院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社会,比如面试工作坊、写作培训班、社交礼仪讲座;有的邀请各界名人来学校演讲,让学生们更了解外面的世界。
书院把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们融合在一起,他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针对同一个话题,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看法会不一样,大家通过激烈辩论之后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多角度、更多层次。通识教育不是上课,而是在讨论中进行,会贯穿本科四年学习生活。
学费与港中大持平
深圳商报:港中大(深圳)的师资力量如何?教师是否会从香港中大选调?
徐扬生:学校整体规划为80%的老师都是港中大(深圳)自主进行的全球招聘。少部分教师会从香港中大本校转到港中大(深圳)任教,但在教师自愿的前提下,还要符合港中大(深圳)招聘的条件才能聘用。学校招生的头两年可能会更多地聘用香港中大的教师,因为招聘人才工作需要长时间慢慢推进。前期在港中大(深圳)任教的老师部分在深圳教学,还有部分教师可能会兼顾香港和深圳两地的教学工作。
深圳商报:港中大(深圳)的资金来源渠道有哪些?学费收费标准如何?
徐扬生:在管理方面,港中大(深圳)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前期深圳市政府通过深圳大学给予港中大(深圳)1亿元的财政补贴,五年后,港中大(深圳)费用需要自主筹集。未来的经费来源将包括学费、捐款和科研资助,学费是收入主要来源。港中大(深圳)学费预计与香港中大学费水平相差不大。学校的全部收入都会用到学生和教学中去,香港中大及深圳大学均不提取任何财务收益,港中大(深圳)的财政将完全独立于香港中大本部,不会互相补贴。
硕博招生沿用港中大模式
深圳商报:港中大(深圳)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收方式如何?是否区别于目前国内高校招生方式?
徐扬生:和内地其他高校不同,港中大(深圳)硕士生和博士生招生方式将沿用香港中大的做法,香港中大各个学院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招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录取模式,与美国及世界其他研究型大学的方法类似,录取成绩包括学校设定的标准考试,比如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TOEFL(英语能力考试)及文学成绩等。
深圳商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您如何看内地进行的高考改革?
徐扬生:高校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强调长时间发展,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政府应该允许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办学规律来发展。高考要注意发挥社会的力量,而不是由政府包办一切。比如美国的SAT考试,就是由社会组织考试,不是直接由政府来管。政府在考试中应该发挥的是监督作用,在考试的质量及公信力有问题时出面制约它,并不是政府主管考试。有了社会化的标准考试,如何采用这些考试成绩,应该是各大学自己的事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大事记
2009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专责小组,开始探讨在深圳办学。
2010年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在教育领域先行先试,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后定名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政府将在办学用地、校舍及相关配套设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011年3月,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签订框架协议, 7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2012年9月,教育部批准深圳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筹备在深圳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12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启动校区旧改项目正式动工。项目位于龙岗区,紧邻龙翔大道。
2013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徐扬生获港中大深圳分校理事会聘任为首任校长,任期四年,并同日辞去港中大副校长一职。
2013年11月,教育部专家完成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考察。
徐扬生简介
徐扬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他于1982年和1984年分别取得浙江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并于198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7年间,他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1997年至2013年间,任教于香港中大,现兼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由7人组成的中大(深圳)校长遴选委员会表示,共接获21份申请及提名,最终一致同意推荐徐扬生教授为校长。(深圳商报记者 郑思)